关于吴地东谈主来说,“香雪海”这个景点之名可谓是人所共知。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早春,江苏巡抚大臣宋荦游于苏州西南光福邓尉山,梅花漫野,似白嫩皑,暗香浮动,沁东谈主心脾,不禁雅兴勃发,在山崖上题了“香雪海”三个大字开云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而后“香雪海”便名扬海内。康熙帝六次南巡,曾数度在这里驻跸。乾隆帝曾经六下邓尉探梅,使“香雪海”成了神州梅苑中的杰出人物。
香雪海之名的始作俑者宋荦(1634~1713),是清初高官,亦然诗东谈主、画家,字牧仲,号漫堂、西陂、绵津山东谈主,晚号西陂老东谈主、西陂放鸭翁。归德府(今河南商丘)东谈主。清顺治四年(1647年),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,历官山东按察使、江苏布政使、江西巡抚、江苏巡抚、吏部尚书。宋荦为官正直,被康熙帝誉为“良朋益友为全国巡抚第一”。宋荦笃学博闻,能诗文,工字画,精欣赏,尤以诗享殊荣于清初文学界。著有《西陂类稿》《漫堂说诗》等。
宋荦曾任江苏巡抚,吴江在其辖境内,且离治所苏州颇近,故他与吴江的杂乱颇多。先说公务,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,吴江发洪水,饥民十有八万,上官担忧所存之谷颇少难以扶直,遂派东谈主往谒时任巡抚的宋荦,具陈地广民稠之情,宋荦遂檄提旁县之谷前来赈灾。至于私情,宋荦与吴江的名士交游颇深。盛泽的叶东与他是相处不拘细行的老友一又友。宋荦在《筠廊偶笔》中曰谈:“计甫草(甫草为叶东之字)东游京师,戏谓东谈主曰:‘遍京师都官,无我作念处;遍京师都货,无我买处;遍京师都粪,无我便处。’闻之,可发一噱,甫草与余为逊色交。”计东逝后,宋荦为其《改亭集》作序。北厍的叶燮于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任扬州宝应县令,由于脾气简傲,不行事送上官,上官恶之。没隔多久,叶燮被标谤归乡,遂携家东谈主在吴县横山筑小园,园门额曰“孤立飘渺处”,又为所居草堂题额为“二弃”,著作其中。宋荦听闻叶燮之名,曾轻车减从往访,叶燮退却不见,宋荦曰谈:“孤立飘渺处,容一立否?”并作《春日过访叶星期二弃草堂不值》(星期为叶燮之字)一诗:“别浦幽幽境愈奇,春风篮舆尔何之。小山丛桂清阴下,想见飘渺独速即。”
伸开剩余61%宋荦写吴江和垂虹桥的诗也有几首。先来看《题汪东山修撰秋帆图》这一首:
暂脱朝衫觅楫师,吴江枫落卸帆时。
浣裙调膳融融乐,好补南陔逸去诗。
诗题中的“江东山”,即汪绎(1671-1706),清代诗东谈主,字玉轮,号东山,江苏常熟东谈主。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中为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,作官仅三年便退隐告归,为诗蕴藉含蓄,著有《秋影楼诗》。
诗中的“楫师”,为船工之意;“调膳”,司厨,指操抓家务,喻失业家居;“南陔”,为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之什》临了一篇的篇名。“吴江枫落卸帆时”之句,从唐代崔信明“枫落吴江冷”句化来,原句有稀有苍凉之感,此诗的情调却是蛮明快的,晚秋之时“暂脱朝衫”后乘舟出行,泊船在吴淞江畔,赶巧趁着失业之际,补写上那些“逸去”之诗。
接着来看宋荦的《莺脰湖》七绝二首,其一为:
垂虹亭畔峭帆开,莺脰湖中激箭来。
我是沧浪濯缨客,寄声鸥鸟莫相猜。
诗题中的“莺脰湖”,是平望的母亲湖,以其湖形似黄莺的脰(脖子)而名,据明代《吴兴逸事集》纪录,此湖相传为吴越春秋时范蠡所游五湖之一。诗的首句写到了吴江垂虹桥桥心之亭垂虹亭,此亭与垂虹桥全部降生于宋庆历八年(1048年),在近千年的技能里,精深历代名东谈主前来这里不雅瞻赏景,吟诗作画,北宋苏东坡与友一又置酒在垂虹亭里而诗兴大发,米南宫有《吴江垂虹亭作》帖,南宋词东谈主蒋捷在垂虹亭里表达凄沧,明代吴门派画家在垂虹亭里作出多幅出神入化的画作,清初边塞诗东谈主吴兆骞在词中念念念垂虹亭……宋荦则“垂虹亭畔峭帆开”,从诗意来看,宋荦他们的船是在垂虹桥下启程,来到了莺脰湖。从诗中的“峭帆”、“激箭”等语词中可知,船一齐上的行驶速率终点飞速。诗中的“沧浪濯缨”,典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,不错濯我缨。”这“沧浪之水”,不论是船刚启程时的垂虹桥下吴淞江之水,仍是船所到的莺脰湖之水,都是净水,在其中洗涤冠缨,可洒脱尘俗,操守耿介,这亦然宋荦为官一世的纯真写真,与《皇清吏部尚书江苏巡抚宋公荦》像赞之语“心迹双清,沧浪之水”赶巧迎合。
第二首为:
孤舟落日渌(一作漾)波心,湖树湖烟四望深。
空际一声闻欸乃,钓徒哪里许追寻。
诗中的“钓徒”指唐代高士张志和,他好长技能寓居在平望,号称是“半个平望东谈主”,其留在平望的名胜堪多,如元真钓矶、望仙亭、元真子祠等,临了,他在莺脰湖上“升仙”,留住了飞腾村这一个地名。不雅此诗以孤舟、落日、湖波、湖树等实景开云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辅以湖烟、空际等偏虚的景物,另配以声觉上的摇船欸乃之声,组合成了一幅虚实相兼、动静合适的莺湖佳景图。
发布于:江苏省